1931年,内蒙古赤峰,大辽国都,曾经在草原上称王称霸,威风凛凛
【资料图】
本书收录的是1931年内蒙古赤峰地区的一批旧相片,均为1924-1944-1944-1944-1944的《亚东印画辑》,共收录2000多幅图片,尽管其中许多图片已经在历史中湮灭,但是对于我们理解20-40年代的中国社会,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。作者特地挑选了一系列内蒙古赤峰一带的旧相片,以摄影家的视角,带您一睹当年赤峰的风采。
赤峰地处内蒙古的西南部,又名召乌达盟和乌兰哈达。赤峰的意思是红山,在蒙古文中被称为“乌兰哈达”,因为它的东北方有一座被称为“黑山”的棕色的高山。赤峰的全称是“昭乌达盟”。“昭乌达”是蒙语的“百柳”的意思,是“百里”的意思。赤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,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赤峰地区修建了帝都,天明二年(926)对帝都进行了扩充,天明三年(938)被称为上京,也被称为“林陵郡”,是辽国五京之中排名第一的城市。1931年,赤峰,一片蒙古族的居住区,一望无际的草原,碧绿的群山,正是曾经统治过草原的大辽王朝的都城。
1932年,赤峰,靠近白塔的一片草地上,绵羊正在放牧。这一幕,就像是狂风中的野牛。
1932年赤峰大街上的风景。据史料,1930年的赤峰,“四面八方皆是宽阔的大路,长七公里,到处都是商肆,是一个自然的商业港口。”赤峰城里的哈达街呈现出空前的繁华和繁华,这里的商铺超过一千个,被称为“九街三市”。
1931年的庆州塔楼,是辽代庆州城西以北的庆州塔楼,被蒙古族人称为“察罕索布尔金金”。历史上有一段关于辽庆州的历史,叫做“宝塔林立,形制如燕国”,庆州的宝塔,雕梁画栋,气势恢宏,建造于辽兴宗崇希十六年(1047年),由辽兴宗耶律宗真专门为他的母亲,章圣皇的皇后萧耨斤而建造。
1933年,在赤峰的黑色山顶,一望无际的大草地上。那时候,黑山上有一条蜿蜒的大河,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草地,一片狼藉,一片狼藉,一片广阔的天地。
1932年,赤峰,一尊辽王朝的古老宝塔屹立在草地上,如今仅剩下一半,但仍能看出它曾经的雄伟。
1931年,林西县赤峰县城的西门,周围的土墙都被破坏了。清朝光绪34年(1908),林西设县,又称“林西”,意为“巴林大草原之西”。
1932年,赤峰,一个普通的蒙古族村庄里,两名妇女正在用一口水井挑水。
1931年,赤峰郊区,一个靠近辽河的村庄,大部分房子都是沿着河流建造的。作为辽河的中游和辽河最大的分支,与西拉木伦河一起被称为“潢水”、“辽水”或“大辽河”,在古代史料中被称为“大辽河”。
到这里就结束了,谢谢大家的观看,也请大家给我点个赞,我会继续写下去。如果大家也喜欢老照片的话,请多支持我呦。这篇文章的图片全部来自网络,侵权请联系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每日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5 联系邮箱:5 146 761 13 @qq.com